A Cappella 簡介

 

    「阿卡貝拉」A Cappella 是甚麼?很多音樂老師會說:「那是中世紀教堂中所發展出來無伴奏人聲合唱音樂,是古典音樂的一種」。這樣解釋只有部分正確,A  Cappella這個義大利文的意義是「以教堂的方式(歌唱)」"in the style of the chapel"‧從十三、四世紀以來教會就以清唱方式(最多加上管風琴)主導著合唱音樂,而很多人只注意到人聲的美麗,且無樂器伴奏,便非常簡單的以「無伴奏」"unaccompanied" 一詞來解釋A Cappella,其實 "unaccompanied" 的正確的翻譯是「無伴」,而人聲可以做很豐富的伴奏,因此 用「無伴奏」來說明或解釋A Cappella極不恰當;不論如何,對於世界各地人們而言,阿卡貝拉的意義可定義為:「僅運用人聲所創造出來的音樂」“music created with nothing more than the human voice”至於廣義的「人聲」則可定義為「人類身體所能創造出來的聲音」。阿卡貝拉 "A Cappella"是一種不依賴樂器的人聲音樂。而以此種阿卡貝拉型體,我們稱之為阿卡貝拉團 "A Cappella group",而演唱流行、爵士、搖滾甚至hip-hop等比較現代歌曲的團體,我們稱之為「阿卡貝拉人聲樂團」 A Cappella Vocal Band (AVB),也可簡稱為「人聲樂團」Vocal Band (VB)。

 

      話說「阿卡貝拉」走到二十世紀初期,走到美國,出現了所謂的「理髮店四重唱」(Barbershop Quartet) 在流行樂的範疇中佔有極重要的一塊。以四聲部在同一時間唱同樣歌詞,以內含主旋律之對位和絃方式表現,架構了當時的阿卡貝拉重唱表演平台及流行樂團生態。到了50年代,出現了所謂 "doo-wop" 演唱方式,以主唱者 (lead singer)為聚焦,其他和聲部分則以簡單的三和絃及重複合聲旋律或以單音節聲音或器樂摹擬來配合主唱者。同時期在英國也孕釀出更新的流行環境,加入主流市場,即使「披頭四」(The Beatles) 樂團也多少受到影響。到現在,「理髮店四重唱」在美國仍然具有舉足輕重之地位。另外,人聲團體如「史溫戈歌手」(Swingle Singers)、「國王歌手」(The King's Singers)及「香蒂克莉」(Chanticleer) 等團體也從古典(Classical)、民謠(Folk)及傳統(Traditional)音樂出發,開始綻放光芒。「阿卡貝拉」走到二十世紀末期,於90年代更產生革命性新風潮;人們發現:「其實人類本身所能發出的聲音就是最美麗的聲音,而人的聲音竟然還有很多很多尚待開發的部分!」於是音樂家們返回人類音樂的最初源頭:「人聲」,重新審視它的潛能,並要求歌者開發聲音的無限可能,於是它的多樣性及豐富性造就了新和諧音樂 (harmony music) 及人聲樂團 ~~ "A Cappella Vocal Band" 簡稱AVB的出現,簡稱之為「人聲樂團」(與一般使用器樂之流行音樂樂團有別)。

 

     已瞭解「阿卡貝拉」是一種「樂器編奏法」 "instrumentation" ,簡言之:將人聲定位為音樂製作工具來做音樂而已,僅是如此,就足以解放人聲音樂創作的自由。試想:有這麼多的(人聲)樂器可以運用,只要稍加訓練,什麼音樂做不出來?於是Take 6樂團將教堂聖樂混合R&B,the Swingle Singers 跨古典與現代豐富舞台表演,Zap Mama樂團將鄉土音樂混合世界各地民謠,The King's Singers 將古典結合 POP, The Nylons 樂團將 doo-wop 結合 POP,The Real Group 由傳統走上爵士….就這樣,人聲世界就開始多姿多彩起來!現代「阿卡貝拉」於焉產生,並將成為這一代人聲音樂(Vocal Music) 的追求目標,流行音樂也從此開始受到衝擊。

 

     在這些大雜燴中,從90年代中期開始,樂團就在技巧運用發展上產生了「人聲敲擊樂」"Vocal Percussion"這種團體就是有本事光靠人聲就能創造出與一般流行樂團運用爵士鼓所創造相同的音樂效果,人聲敲擊樂及電子低音人聲bass的結合,築成緊密且前衛的音樂平台,在這個平台上交織著其他各種人聲樂器旋律,再加上領唱lead主旋律,就這樣,一場細緻而完整的人聲流行樂團所端出的音樂饗宴,就足以讓你high上一整晚!而整個樂團及歌者只需要在口袋裡塞個麥克風,便可走唱世界各地,完全不靠樂器。另外,在持續發展上,我們也看到了所謂「節奏盒」"BeatBox"的出現,讓節奏音響人生的開發更向前跨越一大步。

 

     在90年代末期,阿卡貝拉樂團更進一步將錄音室裡的音控,運用在現場做音效演出。至於一些舞台元素如:舞蹈、肢體語言、走位、表情、說話、劇情、幽默、隱喻、帶動教唱、觀眾互動…等等,則已經成為阿卡貝拉除了聲音(音樂)以外,吸引觀眾最重要的表演內涵,也成為阿卡貝拉歌者在二十一世紀所積極探索的更寬廣的領域 , 阿卡貝拉永遠在進化中!

 

     阿卡貝拉團有其特殊之處,並不是一個合唱團偶爾唱幾首阿卡貝拉曲子就可稱之為阿卡貝拉團,一定要是專以阿卡貝拉歌曲為其主要表演內容的團體,我們才能說它是阿卡貝拉團。至於阿卡貝拉團的人數則並未有特殊限制,一般業餘團體的人數較多,甚至有達到100人,學生也有多到二十餘人的團體,但一般而言不論是業餘或是學生團,一個聲部大致有 1~3 人。至於職業阿卡貝拉團則是以 3 ~ 7 人較為常見 (尤其 4 ~ 6 人最多),這是因為在職業水準的要求之下,精緻的音樂不需人多,每個聲部(part)只需一人即可達成,且根據叢林法則,演出團體小,其職業生涯較可持久,演出團體大,其背後的財務支撐也較困難。

   

     觀察現在歐美最近的音樂創作生態,對於寫歌的人而言,「阿卡貝拉」已經不是抓幾個和絃就能解決的事,樂團自己找適合自己團體唱的歌來自行改編,已變成一件極簡單的事;而樂團本身成員自行創作也已經是成為走上職業樂團的必要條件!

資料來源

https://www.chinese-acappella.com/cac/introduce.htm

搜尋網站

聯絡我們